智慧树知到《国际公法》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构成国际习惯的“通例”或“一般惯例”,主要是指“国家惯例”,这样的国家惯例包括单一国家的惯例和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共同行事的惯例。 A:对 B:错 答案: 对 2、以下各项中,可以用来证明存在“法律确信”的材料包括( )。 A:国家的外交信函 B:国家的官方出版物 C:国内法院的判决 D:国际条约的规定 答案: 国家的外交信函,国家的官方出版物,国内法院的判决,国际条约的规定 3、国家适用“一贯反对者规则”必须在所涉习惯国际法规则( )提出其反对意见。 A:开始形成和形成过程中 B:具体化和明确化之后 C:编纂为国际条约之前 D:被国际社会接受之后 答案: 开始形成和形成过程中 第二章 1、禁止“非法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构成了互不侵犯原则的中心内容,彰显了对非法使用武力的明确禁止。 A:对 B:错 答案: 对 2、最早对传统国际法上的“诉诸战争权”(jus ad bellum)作出限制的是《巴黎非战公约》。 A:对 B:错 答案: 错 3、规定了“冷却条款”的国际条约是( )。 A:《巴黎非战公约》 B:《国际联盟盟约》 C:《国际法原则宣言》 D:《联合国宪章》 答案: 《国际联盟盟约》 4、( )首次明确提出了“禁止非法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的国际法原则。 A:《国际法原则宣言》 B:《巴黎非战公约》 C:《联合国宪章》 D:《国际联盟盟约》 答案: 《联合国宪章》 5、( )规定了“以威胁或使用武力对一国施行强迫而缔结的条约无效。” A:《联合国宪章》 B:《维也纳条约法公约》 C:《白里安—凯洛格公约》 D:《国际法原则宣言》 答案: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 6、联合国关于侵略定义的决议所列举的行为并非详尽无遗,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可断定某些其他行为亦构成违反《联合国宪章》的侵略行为。 A:对 B:错 答案: 对 7、根据《联合国宪章》第42条,当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认为非武力措施不足以应对和平之威胁、和平之破坏及侵略时,可以采取必要的海陆空军事行动,以便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 A:对 B:错 答案: 对 8、以下哪项不属于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A:公认性 B:普遍性 C:基础性 D:象征性 答案: 象征性 9、列宁在1917年签署了哪份文件提出了“和平共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