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他采纳御史大夫李乾祜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贞观末年,“于台中置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鞫(ju:审问)案禁系”之权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
材料二: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摘自吴兢的《贞观政要>卷二《求谏》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
【答案】(1)特点:增加人数;增设下属部门;扩大职权(赋予拘禁权力)。
(2)原因:隋炀帝暴政;大臣不敢进谏。分析:通过自省、纳谏防止或纠正决策失误;以御史制度约束官吏;正人与正己相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和唐太宗能够做到君明臣廉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于台中置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鞫案禁系’之权”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分析得出。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唐太宗能够做到君明臣廉,是通过自省、纳谏防止或纠正决策失误,以御史制度约束官吏和正人与正己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