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互惠的国际贸易是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材料一两宋时期,东南地区人口增长最快,晚唐至南宋,数十万官僚、军队和中原士民接踵而入。于是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明显的海洋发展路向,依据区域资源优势,发展蚕桑、茶叶、陶瓷等生产,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商品经济提高当地人口承载力。东南地区海岸线长,海港优良,中唐以后海外贸易迅速成长,到宋朝达到鼎盛。这也是东南经济超过中原的重要原因。北宋中原地区的商品经济也有发展,但是内向型的,自然经济气息更浓。而东南地区经济具有外向型特征,在海外贸易的拉动下,两浙、福建、江西等地的商品经济胜过北方。太湖流域城镇集市密集和广州、泉州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的外贸港口,就是最好的证明。
——摘编自葛金芳《两宋社会经济研究》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二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
——摘编自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
(2)依据材料和所学,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状况。任选表格中所列出的四个时期中的一个时期,分析造成该时期对外贸易状况的原因。(6分)
材料三1930年-1931年西方各国不经国际商讨,不顾别国的反应,强行设置关税和贸易配额。为使本国工厂继续开工,依靠保护关税把竞争性的进口货拒于国外。美国在1930年实行了前所未有的高关税率,造成了国际贸易的进一步衰退。其他国家向美国出售的东西少了,而购买美国的货物就更少了。西方各国竞相抬高关税,封闭本国的市场。
1933年6月召开了世界货币会议,以解决汇率和贸易问题。美国在会议中的角色至关重要,而罗斯福申明美国当务之急是恢复国内经济,拒绝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合作的努力宣告失败。新政也没有能够完全治愈危机,1933年以后,美国经济虽然复苏,但是速度很慢。1939年,总产量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这与国际贸易状况密切相关。
二战期间,美国和英国发起一个计划,决心避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经济民族主义、贸易限制和货币不稳定,力求恢复自由贸易和通货稳定,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各国在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削减关税壁垒的谈判,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成为战后恢复和发展国际贸易的基础,促进了战后的经济繁荣。
——摘编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等
(3)从材料中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加以论证。
【答案】(1)原因: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具有海路运输的地理优势。
影响: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使东南地区的经济呈现外向型特征;导致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繁荣;推动东南地区商业城市(工商业市镇和港口城市)发展。
(2)总体状况:(得分不得超过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深受外国势力影响,为列强所支配;列强侵华势力的消长影响相应国家贸易地位的变化。战乱环境的严重影响中外贸易发展,贸易总额剧烈变化。
选答各阶段原因:
1840年至1914年: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打开和占领中国市场;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经济发展;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掌握殖民霸权,成为主要侵华国家。
1915年至1931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美、日乘机加强在华经济势力;中国人民发起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发展机会。
1931年至1936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开始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抵制日货;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1937年至1948年:由于帝国主义掠夺,长期的战乱,国民政府肆意搜刮,导致国民经济全面崩溃;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3)答案示例:
主题:开放的贸易政策和稳定的金融体系有利于世界各国的发展。
论证: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各国纷纷设置贸易壁垒。美国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刺激出口,提高关税,实行美元贬值,引发各国效仿。美国不愿意承担经济大国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不能使各国协调一致克服危机;加剧世界贸易衰落,也延缓了美国走出危机的速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接受战前经济危机的教训,克服各国各自为政的损人不利己贸易和金融政策,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谋求建立世界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机制。西方国家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达成了关贸总协定,维持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促进了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东南地区人口增长最快,晚唐至南宋,数十万官僚、军队和中原士民接踵而入……依据区域资源优势,发展蚕桑、茶叶、陶瓷等生产,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商品经济提高当地人口承载力。东南地区海岸线长,海港优良,中唐以后海外贸易迅速成长,到宋朝达到鼎盛”,并结合所学即可从北方人口南迁、东南沿海地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具有海路运输的地理优势等方面分析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再从经济重心的南移、东南地区的经济呈现外向型特征、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繁荣、东南地区商业城市形成等方面分析其影响。
(2)本题依据材料二“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列强侵华势力的消长影响相应国家贸易地位的变化等方面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状况。再任选表格中所列出的四个时期中的一个时期,例如:1915年至1931年。结合所学知识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人民发起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发展机会等方面分析造成该时期对外贸易状况的原因。
(3)本题据材料三“避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经济民族主义、贸易限制和货币不稳定,力求恢复自由贸易和通货稳定,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成为战后恢复和发展国际贸易的基础,促进了战后的经济繁荣”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中提炼一个主题,例如:开放的贸易政策和稳定的金融体系有利于世界各国的发展。再结合所学从经济危机各国纷纷设置贸易壁垒加剧世界贸易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谋求建立世界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机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促进了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等方面加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