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济
皇魏桓帝十一年,西幸①榆中,东行代地。洛阳大贾②,赍金③货随帝后行。夜迷失道,往投津长④,曰:子封送之。渡河,贾人卒死,津长埋之。其子寻求父丧,发冢举尸⑤,资囊一无所损。其子悉以金与之,津长不受。事闻于帝,帝曰:君子也。即名其津为君子济。
(《水经注·河水》)
【注释】①幸:帝王驾临。②大贾:大商人。③赍金:带着钱币。④津长:长官渡口的官。下文“子封”是他的名字。⑤发冢举尸:挖掘坟墓,移开尸体。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夜迷失道( ) (2)即名其津为君子济( )
【2】下列对文章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那个君子把钱币全部赠给津长,津长不接受。
B. 那个子封把所有钱币赠给津长,津长不接受。
C. 商人的儿子把钱币都赠给津长,津长不接受。
D. 商人的儿子用金币来感谢津长,津长不接受。
【3】津长被称为君子,是因为他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答案】【1】(1)路(2)命名、取名
【2】C
【3】诚实不贪;为人厚道
【解析】选自《水经注·河水》 作者:郦道元 年代:北魏
【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应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平时要多积累、多思考。如“道”是“路”的意思;“名”是动词“命名、取名”的意思。
【2】试题分析:对文言语句内容的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将句子进行翻译,根据句子的整体意思与试题中的内容对比,即可得到答案。“其子悉以金与之,津长不受”的句意是:商人的儿子把钱币都赠给津长,津长却不接受。故答案为C。
【3】试题分析: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如果还要求摆出理由和举例,就要从原文中概括例子来证明。本题“渡河,贾人卒死,津长埋之”“资囊一无所损”“其子悉以金与之,津长不受”等内容可以看出:津长是一个善良、厚道、不贪钱财的人。
参考译文:
皇上魏桓帝十一年,西行到榆中,东到代地,洛阳的大商人带着财货随皇帝皇后走,夜晚迷失了道路,去投靠津长说:子封送我,渡河途中,商人突然死了,津长把它埋了。商人的儿子寻求父尸放丧,挖掘坟墓尸体。钱币没损失一点。他的儿子把金子都给他,但津长不接受。这件事被皇帝知道了,皇帝说,真是个君子啊,就把这个津口命名为君子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