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材料:
材料一:2014年初从央视辞职的记者柴静,在2015年2月28日,推出了她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她在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多国实地拍摄治污经验。她希望同呼吸,共命运,要为空气做点事。
材料二:2015年3月5日,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生之痛,要铁腕治理。生态环保贵在行动、成在坚持,我们必须紧抓不松劲,一定要实现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永续发展。
(1)材料反映了我国存在什么问题?(2分)
(2)为什么李总理说要“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6分)
(3)请你从国家、企业、公民角度,就如何实现“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永续发展”出谋划策。(3分)
【答案】(1)材料反映了我国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问题)。
(2)①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②这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要求。
③这是由我国严峻的资源、环境国情决定的。
④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始终代表中国中国的人民的根本利益,着力解决民生之患、民生之痛。
⑤这反映了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高的人民的根本利益。
⑥这是中国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3)国家: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循环、低碳绿色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依法打击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引导公民践行低碳生活、绿色生活方式等。)
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依法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 积极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提高资源利用率;依托科技创新,节能减排)。
公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自觉保护环境(积极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践行低碳、绿色生活方式;正确行使监督权利,同破坏、污染环境的言行作斗争)。
【解析】(1)我们先找到关键词,“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多国实地拍摄治污经验”、“环境污染”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
(2)李总理说要“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这和我国坚持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的科学发展观紧密相连,是坚持这些政策的要求和体现;也是由我国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所决定的;关注资源与环境,体现了我国坚持把实现好人民的最高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等。
(3)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国家、生产企业以及公民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国家的责任:从国家的职能出发,国家可以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可以走依法治国的道路,完善立法、加大执法,还可以加大宣传等;生产企业:首先要增强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依托科技保护环境等;公民个人:增强环境意识,落实环保行动、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