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论述题。
〔材料〕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但党内对实行市场经济仍有很大争议。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时明确指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我国生产力的有效手段。十四大以后,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中国经济领域形成了公有、民营、外资、中外合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
——摘编自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回答:
(1)中共十四大确立了什么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且符合材料主旨,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1)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示例】观点:领袖人物在重大历史关头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论述,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威胁和封锁;国内经济残破,困难重重。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可见,领袖人物在重大历史关头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会议把邓小平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地位,这一理论就是邓小平理论,同时会议还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根据材料 “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时明确指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我国生产力的有效手段”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提炼的观点是领袖人物在重大历史关头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例如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出了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的单子要大一点,这一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时,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威胁和封锁;国内经济残破,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我国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由此可见,领袖人物在重大历史关头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