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C
返回首页 | 学习强国
关键字: | 时间:2025-11-06 03:41 | 人浏览

【答案】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碛西①头送李判官入京

岑参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②愁地尽,过碛觉天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渔家傲·寄仲高③

陆游

东望山阴④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词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注]①碛西: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②寻河:史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去寻找黄河源头。③仲高:陆升之(1113-1174),字仲高,陆游的堂兄。④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陆游的家乡。

【1】下列对以上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岑诗本为送朋友入京,起笔却写自己从长安入安西,着墨不多而内涵丰富,很自然地引出二、三联对安西景色的具体描写。

B. 两首诗歌数量词的运用耐人寻味。岑诗中“一身”“万里”的悬殊,表现诗人的胆魄和勇气;陆词中“一万三千里”言离家之遥远,归家之难。

C. 两首诗歌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岑诗除最后一联叙眼前之状外,其余都是回忆,属虚写。而陆词上片属于虚写;下片属于实写。

D. 两首诗歌用典不着痕迹。如“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典出杜牧“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题落花风”,诗人以杜牧自况来抒写情感。

【2】两首诗歌表达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C

【2】相同感情:借“家书”表达思乡怀人之情。不同感情:岑诗:①京城与边疆相隔“万里”之遥,“费马蹄”“愁地尽”,“觉天低”可见旅途艰辛。②既表达诗人不畏艰辛、远戍边疆的报国之情;③又暗含希望朋友多珍重之意。④军帐中与李判官痛饮,使临行前的聚会充满着振奋人心的豪壮气概。陆词:①离家万里,浪迹天涯的羁旅之愁;②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伤感和内心的愤懑不平。

【解析】

【1】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题中,C项,“陆词上片属于虚写;下片属于实写”错误,该分析不当,从《渔家傲•寄仲高》一词来看,陆词上下片均有虚有实,主要以写实为主,但也有虚写,如上片“书回已是明年事”是说一封家信的回复,竟要等待到来年,这属于虚写,如下片“扁舟何日寻兄弟”属于想象,是想象自己何时能寻到友人,故选C。

【2】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该题把两篇作品进行比较,要求考生分析这两首诗歌表达的感情有何异同,然后结合这两篇缩写的内容进行分析。从两篇的标题来看,“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寄仲高”,一是送别,一是怀人,自然有相同之处,如第一篇中“家书醉里题”和第二篇中“写得家书空满纸”,这都是借助“家书”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从第一篇的内容来看,此诗先从自己从长安入安西着笔,说不远万里来到塞外,“从”、“向”二字的连用,又表现出作者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气概;接着写道路难行,星夜兼程赶路的情形,“费马蹄”三字,既指对马蹄的磨损,更有沙软难行之意,足见行进的艰难,但作者仍然奋进不息;五六句写地处偏远,这里面,既有对旅途艰辛的描写,但更多的却是从一个刚从内地来到西北边陲的人的眼中,以惊愕的神情,来描写那未曾见过的新奇而壮阔无比的景象,其中饱和着作者对新鲜生活的追求和对边疆的热爱,充满着由衷的激情;最后两句点明送别,这一联中,诗人没有写旅途珍重之语,因为此诗前三联已经叙述了自己西行时的种种情形,而李判官的东归,也是顺着这一条路线,在上面的描写中已经暗含旅途艰难、须多保重之意,一方面表现出诗人在醉中仍然没有忘记家乡和亲人,足见乡思之切、之深。另一方面也极为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在醺然中挥毫疾书、下笔不能自休的情景。再看第二首,开头两句写蜀中与故乡山阴距离之远,为后文写思家和思念仲高之情发端;下片起二句,从思家转到思念仲高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巧妙地借“寄语”流水来表达怀人之情;“行遍天涯真老矣”,这一句从归乡未得,转到万里飘泊、年华老大之慨,再接下去二句 :“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今老大无成,几丝白发,坐对茶烟,也同于杜牧,流露出年华已逝之感。

理解诗歌的情感,首先要知道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1、忧国伤时。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的,有反映离乱的痛苦的,有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2、建功报国。有建功立业的渴望的,有保家卫国的决心的,有报国无门的悲伤的,有山河沦丧的痛苦的,有年华消逝,有壮志难酬的悲叹的,有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有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的。3、思乡怀人。有羁旅愁思的,有思亲念友的,有边关思乡的,有闺中怀人的,4、生活杂感。有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的,有昔胜今衰的感慨的,有借古讽今的情怀的,有青春易逝的伤感的,有仕途失意的苦闷,有告慰平生的喜悦。5、长亭送别。有依依不舍的留念,有情深意长的勉励。

那么,在考场上,题量大,时间紧,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一、从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二、从序言。有的序。三、从诗人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三、从诗人。要知人论世。四、从诗句,这是最重要的依据。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

答案有错

上一篇:判断:教学就是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而知识的掌握是次要的。

下一篇:判断:我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是在“六三三”学制实行以后。

紫气C手机端XML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