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甲:题君山
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乙: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奎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诗首句写诗人游仙境,遇仙女麻姑。“方外”,指神仙居住之处。“麻姑”,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
B. 甲诗以“闻说”引出其答案。君山原是昆仑山顶上的灵石,被海风吹落至洞庭湖而形成的,有神秘莫测之感。
C. 乙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凝视君山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湖水的颜色比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 乙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湖山的色彩,然后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品,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眼前。
【2】试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技巧有何异同?
【答案】【1】C
【2】相同点:都采用了虚写(神话)。甲诗把君山想像成是昆仑山顶的石头吹落至洞庭湖而形成的,有神秘莫测之感。乙诗把君山想像成是水中女仙居住梳洗的地方。
不同点:乙诗还用了:(1)实写(虚实结锚)。实写湖山的自然美,虚写湘君姊妹的神话传说,虚实结合,写出了洞庭君山的秀美,表现了作者对君山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2)比喻,把水中君山的倒影,比喻成镜中女仙青色的螺髻。
【解析】【1】本题综合考查了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语言。注意结合诗句分析。主要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语言主要是风格不正确,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乙诗“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即山色浓于湖色)。
【2】本题考查表达技巧。本题考查的是诗歌鉴赏中表现手法和情感。考生需明确表现手法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包括抒情方式,描写手法,结构方式,修辞手法等。注意本题是两首是的比较,要求指出相同点、不同点。本题可以从修辞手法(比喻)和描写手法(虚实)的角度来比较。相同的是都运用了虚写。乙诗还运用了比喻和虚写。结合诗句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