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C
返回首页 | 学习强国
关键字: | 时间:2025-11-06 03:38 | 人浏览

【答案】郊行

郊行

王安石

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蚕成密茧肥。

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

[注]芦箔:养蚕器具,用芦苇编织成的席子或筛子,蚕可在上面吐丝织茧。

【1】请对“柔桑采尽绿阴稀”中的“稀”字作赏析。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稀"字写出了桑叶被采摘后树阴稀疏的特点,它与"尽"、"密"、"肥"扣照应,暗示了蚕农的丰收。

【2】运用对比手法。农民大获丰收,却仍然饥荒,表达出诗人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剥削者的愤慨。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句关键词的赏析。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等。如果词句在以上方面表现得不明显,则可结合诗句大意,从内容、情感等角度赏析。本题结合“柔桑采尽绿阴稀”可知,“稀”是“柔桑采尽”的结果,结合整首诗,尤其是“芦箔蚕成密茧肥”可知:“稀”字暗示了蚕农的丰收。

【2】本题是对写作手法和诗人情感的考查。诗的前两句“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蚕成密茧肥”暗示丰收在即。“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却写出了在丰收年景之下的“凶饥”,由此可知,诗歌运用对比,表达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剥削者的不满。

答案有错

上一篇: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下一篇: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紫气C手机端XML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