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八年级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1)阅读下面的文字,探究“咬文嚼字”这一活动的意义。
2016年,语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曾开展了“2016年围观名家微博活动,旨在引导人们正确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
据悉,这次“围观”活动历时一年,吸引数万网民参与,共对周国平、郭敬明、韩寒、黄健翔、郎咸平、李承鹏、李银河、马未都、钱文忠、徐静蕾、郑渊洁、方舟子等12位名家,提出了11万余条(含重复)差错质疑,最终语言文字专家组认定了其中538条差错。根据“围观”结果,12位名人中,周国平、郎咸平语言文字差错较少;而收藏名家马未都与“80后作家”韩寒、郭敬明则差错较多。
(2)某班准备模仿央视热播节目,举行“朗读者”主题活动。请仿照示例,再续写两句,形成一组排比。
示例:书籍如一位良医,它能抚平我们心中的忧烦愁苦;书籍如一把钥匙,它能启发我们打开智慧大门。
(3)将空缺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生活中没有导演,谁都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进行彩排。但我们可以是编剧,① :那些风花雪月的浪漫可以改编成诗歌,那些柴米油盐的琐碎② ,那些坎坷不平的经历③ 。让你的人生时而像水一样流淌,悠闲自在,充满诗意;时而像山路一样跌宕起伏,④ 。生活是一座杂乱无章的素材库,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剧。
【答案】(1)通过挑出名家运用语言文字的差错,引导人们正确规范地运用语言文字。
(2)书籍如一面镜子,它能折射世间人性的善恶美丑;书籍如一艘航船,它能引领我们抵达知识的彼岸。
(3)示例:①把生活变成我们想要的体裁;②可以改编成散文;③可以改编成小说;④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解析】(1)题干要求,探究“咬文嚼字”这一活动的意义。通读文章后,可提取导语一句“语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曾开展了2016年围观名家微博活动,旨在引导人们正确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分析作答。
(2)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书籍如一位良医,它能抚平我们心中的忧烦愁苦”。句式结构为“书籍如……它能……”。内容要与前几句相谐。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3)第①句是总括性的语句,与“编剧”“诗歌”上下呼应,答出“体裁”;联系上句“那些风花雪月的浪漫可以改编成诗歌,”答出第②③句;根据“水和山”的特点,答出第④句,保持共同的话题,注意语言的衔接与呼应,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语意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