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改革】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如果说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的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近代改革】
材料三
1871年11月-1873年9月,日本赴欧美使节团先后出访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12个欧美国家,亲身体验和耳闻目睹了西方文明。这是使节团从横滨出港时的情景。
——摘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
【现代改革】
材料四 上世纪70年代末,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一做法得到中央肯定,并在中央指导下,在农村逐步推行,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
(3)试比较以上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中学习“西方文明”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有何意义?
【答案】(1)措施: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
(2)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
(3)都为实现国家统一奠定基础。
(4)在经济上,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及设备,聘请外国专家,向外国派遣留学生;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放”,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1)本题考查商鞅变法。材料一“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涉及商鞅变法中的土地制度和奖励军功内容。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其主要措施有:一是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二是奖励耕战,包括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两方面的内容。三是普遍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治理,使县成为直属于国君的地方组织,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2)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根据材料二中的“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可以得出隋朝统一的基础是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
(3)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根据材料一中的“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和材料二中的“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可以看出两个改革为中国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
(4)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集中于三个方面:在经济上,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及设备,聘请外国专家,向外国派遣留学生;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放”,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5)本题考查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